绍帐下计有五万乡民,这些人担负着大军的日常运转,不可或缺。
麾下乡民的秉性袁绍早已经有所了解,正是为了防止愚民坏事,所以他才令麾下密切关注乡民营的动向,确保第一时间掌握任何的风吹草动。
此时,麴义将青州军的动向汇报完毕之后,话音一转,又提到了乡民营中的消息。
“这几日不知道谁将营中缺粮的消息散布了出去,冀州的乡民还好些,他们觉得使君有能力带领他们渡过难关,到没有传出什么流言蜚语,可那些幽州降卒就有些蠢蠢欲动了,不过我已经命暗卫严加监视,绝不会让他们生出事端”
袁绍咬牙切齿,嘴里道:“如果有必要,我给予你杀一儆百的权利!”
什么叫杀一儆百,就是说,只要麴义认为乡民营中有人威胁到了乡民营和睦稳定的局面,便可以无需奏报,当场击杀。
换言之,就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袁绍从来不是个妇人之仁的人物,眼下他虽然留有后手,可面临的局面依旧险峻无比,一着不慎就是全盘皆输的局面。
这时候心慈手软,那就是将十万大军置身于危险境地。
幽州降卒俱是公孙瓒麾下兵马,坑杀他们,袁绍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
从一城之地,到如今两郡之地,袁绍好不容易历经坎坷,才有今日之辉煌,他可不想前功尽弃!
麴义是个聪明人,他没有多言语,只是低声应诺:“使君宽心,末将定不负所托!”
袁绍微微颌首,又道:“我让你联系的那些客商什么时候能够赶来。”
“有了使君的印信,那些粮商一定可以在五日之内赶到”
袁绍站起身来,深吁了口气,道:“青州、徐州的世家豪族视我为仇寇,从他们那里,我怕是得不到一粒粮食,兖州、冀州的客商虽然能解的我一时之需,但却不是长久之计,况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