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不过,陶谦知道军力的重要性,只是碍于各级势力倾轧,完全被束缚住了手脚,这才不能放手施为。
在陶谦手中,徐州早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苟延残喘,一身的暮气。
改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
此番,李贤收服了臧霸,实有军卒两万人,对外却诈称五万大军,这未尝不是一种心理威慑。
面对陶谦的时候,李贤表现的礼让谦躬,然而,这并代表李贤软弱可欺。
都昌、下密城的两次屠杀告诉天下人,小觑李贤的人,势必要付出血的代价。
陶谦执掌大权多年,自然知道李贤这种人是最不能够得罪的,年轻有为,麾下兵强马壮,偏偏又懂得收敛。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就算陶谦处在李贤的位置上,他都无法保证做得更好,而对陶氏、对李贤来说,陶谦退位让贤是双赢的选择。
徐州是大郡,自打陶谦在徐州开枝散叶以来,陶氏与徐州便成了密不可分的群体。
如果陶谦的继承者过于软弱,陶氏在徐州的利益可能得不到保证便会鸡飞蛋打,沦为他人的嫁衣;如果继任州牧过于强硬,陶氏的实力可能会被进一步削弱侵蚀。
无论哪一种情况,陶谦都不想去面对。
李贤执掌北海国大权以来,虽说偶有惊人之举,可行事却颇合陶谦脾性,将徐州交给李贤,陶谦放心。
至于陶应、刘备在城外联袂生出的事端,陶谦早已经听说了,好在李贤没有斤斤计较,不然的话,说不定陶谦就要作出大义灭亲的事情了。
臧霸突然投靠李贤,实在是太过出人意料,谁也想不到这位桀骜不驯的骑都尉竟然这么快就作出了抉择。
作为徐州境内实权人物的代表,臧霸归顺李贤,险些让陶谦落入被动。
幸好陶谦早就流露出退位的心思,若不然,李贤肯定要借机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