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谦是徐州之主,得到他的首肯许可,李贤接任徐州刺史的事情十拿九稳。()
古语有云,名正则言顺,天下间,实力强过李贤的军阀一只手都数不过来,可偏偏这等退位让贤的好事落到了李贤的头上。
世人都以为这是偶然,只有李贤明白,这是必然,因为从几年前,李贤就开始着手布局徐州的相应事宜了,后来曹操两次入侵、袁术多次北上,正好给了李贤展示肌肉的机会。
陶谦将大权移交给李贤,不过是顺应时事罢了,若是他执迷不悟,李贤早已经下定决心,等到时机妥当,他会亲领大军武力征讨。
徐州早已经被李贤视若禁脔,北海国虽然富庶,可土地贫瘠、人丁稀少,不足以成就天下霸业,可徐州就不同了,一旦彻底站稳脚跟,李贤的实力足可突飞猛进。
这就好比曹操得兖州、袁绍得冀州,对李贤来说,徐州的地位甚至过之而无不及。
青州、徐州,李贤势在必得,谁要是试图阻拦,李贤便会痛下狠手。
曹操入侵的时候,徐州兵力过散的弊端就暴露出来,若是李贤麾下主力南征,徐州绝难抵挡。
徐州境内的舆图地理地貌,李贤早已经有了详尽的摹本,一旦大战开启,青州兵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出现在徐州最要害的位置。
长久以来,臧霸、曹豹各自为战,徐州军将难以拧成一股绳,而且缺乏靠谱的名将统领,这与生机勃勃、战斗力十足的北海军大不相同。
战场上,同样数量的兵卒相对,青州兵完胜徐州兵。
青州兵的训练、武器装备都远远地超过了徐州兵马。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徐州兵源不行,陶谦的丹阳精兵便是难得的步卒精锐。
徐州军力贫弱,只是因为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刺史来凝聚各方力量。
陶谦与孔融相差不大,他们对于军事都不太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