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北海国相邻,此地的百姓听说李贤麾下大军途径此处之后,都准备了酒肉粮秣。
曹军的凶残百姓皆有耳闻,小沛、下邳死去的数十万百姓尸骨未寒,与之相比,琅邪国的乡民都觉得自己逃过了一劫。
百姓们都觉得,若不是李贤兵马再三拦阻,说不定曹军早已经占据了徐州诸郡,那时候兵锋所向,屠刀所至,谁也不知道自己能否逃过一劫。
眼下,曹军退出徐州,众人都觉得是李贤的功劳,所以,无论是乡民还是豪族,他们全都愿意拿出钱货米粟来劳军。
对此,李贤并没有照单全收,他只是根据需要置换了些草药、酒水之类的稀缺品,至于粮秣,大军跋涉,不易运输,李贤只收下了少许。
之前在北海国的时候,东莱军秋毫无犯的行径就传到了琅琊国,那时候,琅琊百姓还觉得传言不足为信,世上哪有不扰民,不爱财的将军?
可现在,真正面对东莱军的时候,乡民们才知道传言非虚。
百姓豪族劳军,原本应该却之不恭的事情,可李贤偏偏坚辞不受,即便收了些米粟、药物,可他却都拿出了收缴的军械置换,这等行径让人大为惊异。
直到李贤再三解释,乡民们才相信位高权重的李都尉不是拿话诳他们,而是真心实意不想白拿他们的东西。
仁者之师!
就这样,东莱军走走停停,一路上赢得了无数交口称赞。
就好比革命军队沿途间洒下了革命的种子一样,李贤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取了民心。
两万大军全副武装跨境行军,李贤既展示了硬实力,也彰显了软实力。
等到进入北海国境内的时候,这里的乡民的热情程度反而不及琅琊国。
毕竟,曹操名义上是要征讨徐州的,在等闲人看来,这与北海国干系不大。
李贤不会与百姓斤斤计较,大军出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