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能够落叶归根,葬在家乡。
一将功成万骨枯,李贤北上都昌,名利双收,可三百名介亭军卒也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没有战死沙场的勇者,就不会有李贤的今天。
逝者如斯夫,悲痛、惋惜都不能挽回生命的流逝,李贤只有尽力补偿,才能稍稍弥补一下自责的心。
九百人,每三人为一队,李贤让他们带着足够的恤金,一一上门慰问。
如果亡者的家属索要阵亡者的遗骸,李贤便会派人送过去,
李贤也让人说明白,他会在城外设立供祠,供人凭吊祭拜。
自家的儿郎竟然有资格进入公祠?听到这个消息,不少老人热泪盈眶,他们第一感觉到,原来自家儿郎没有白死。
死的不明不白跟轰轰烈烈地战死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选择,就好像家族墓地跟公墓一样。
死者的遗骸葬到哪里,是祠堂,还是家族墓园,李贤让他们的家人自行选择。
祠堂的位置李贤早已经选好了,那里依山傍水,土地荒芜,即不扰民,又算是一处风水宝地。
上阵厮杀,军卒们都是个中好手,可若是让他们雕刻石碑,那就需要专业人士了。
恰好,李贤的盐场中最不缺的就是各色匠工。
带着李贤的命令,李得寿回了盐场一趟,匠工便齐聚野外,他们忙着取石、雕刻,打桩,建造。
众人齐动手,第一日,祠堂就有了大致的模样。
第二日,荒地上多出了一个个土坑,这是为阵亡者准备的墓穴。
第三日,祠堂的石碑准备妥当了,上面刻着所有阵亡者的名字。
第四日,死者的遗骸入土为安。
祠堂内外哭声振天,当真是闻着落泪,听者伤心。
第五日,李贤准备回返夷安,他将几个手脚不便的伤卒放到了祠堂,为他们配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