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新城一栋大楼里,一声长长的叹息穿过了薄薄的木门,引起了外面秘书们的议论纷纷。
办公室里,姚德华抓着脑门上本来就不多的头发,心中道是千愁万绪,不知道与何人诉说。
“五个多月了!怎么还没有一个新晋的金牌译员啊!”姚德华心中哀叹道。
姚德华是信达翻译公司的副总经理,总经理就是他哥。十年前,他跟他哥请缨去开辟笔译市场,在没有人看好的情况下,他凭借着自己的奇思妙想硬生生杀出一条血路,也让信达翻译公司坐稳了华南翻译界第一把交椅。
不过最近两年,笔译这一块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瓶颈。这个瓶颈并不是说公司策略出现了问题,而是金牌译员不足了!
由于这几年的发展,信达吸收了华南几乎所有优质的译员,翻译的质量普遍比其他小公司高,所以甚至华南以外都有很多客户慕名前来。这又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其他级别的还好说,金牌译员这一块,就成了粥多僧少。经常出现金牌任务很多,金牌译员却连轴转都做不完单的情况。
现在学术氛围太过功利太过急躁,太多年轻人渐渐地迷失了,学了个半桶水便出来晃悠。况且语言这一方面的专业已经不像十年前那么热门了,翻译这一块的人才也逐渐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就这两年来说,去年才两个新晋的金牌译员,而且还是前半年升上来的,后半年一个都没有。
姚德华他哥在年前就跟他商量,说是不是把金牌译员这一级别的审核标准降低一些,让一些还不错的银牌译员递补上来。姚德华心里明白,这个办法确实能解燃眉之急,但对公司整一个笔译市场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而且这个影响是深远的!
要知道,银牌译员去做金牌译员的活,必然是质量不过关。长久了就会影响公司的信誉,那样会导致优质客户减少,进而影响译员的收入,这是一个死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