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_┙檐┕_┙下文學網:
来到京城,去过潘家园,自是没有漏过琉璃厂的道理,是以,宋慎翌日清晨便早早起床,稍稍锻炼了下,洗了澡换了身衣服,颇有种朝圣的庄严虔诚之感。
自接触古玩以来,宋慎更多的还是在南方几个城市转悠,京城是他一直想来却没有机会过来的一个城市。在宋慎所接触到的所有关于古玩的书籍,对于京城都是推崇之至的,作为帝王之都,这种城市经历长时间皇城气息熏染所蕴育的文化内涵,是其他城市所缺乏的。更不用提这个皇城根下,街巷里弄所掩藏的种种传奇故事。
而提到京城,所有人又都绕不过琉璃厂,这种传承数百年风雨所留下的瑰宝,其深厚底蕴与传承在许多收藏人心中的地位就被无限的放大了,所以,当宋慎有机会走进琉璃厂,心中怀揣着的更多的还是虔诚与激动。
琉璃厂大街位于和平门外,起源于清代,在当时,各地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大多集中住在这一带,因此便形成了出售书籍和笔墨纸砚的店铺,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久而久之,一些古玩字画便渐渐在这条街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确切一点来说,琉璃厂源于元代,元朝在这里开设了官窑,烧制琉璃瓦,明代建设内城时,因为修建宫殿,就扩大了官窑的规模,琉璃厂成为当时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一。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后,这里变为城区,琉璃厂便不宜于在城里烧窑,而迁至现在的门头沟区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厂”的名字则保留下来,流传至今。
琉璃厂最鼎盛的时期其实是在清末民初,那时候政权交替,秩序混乱,很多盗墓者便猖狂起来,因此,在琉璃厂从竹简甲骨,到商周铜鼎,魏晋佛像,宋元人物山水,几乎每一家都有几件精品的镇店之宝。
宋慎抵达琉璃厂时,时间尚早,很多商家才刚刚开门,宋慎便没有进去,只是一个人静静地走在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