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悲鸿得到此画后还在画上加盖了“悲鸿生命”的印章。书画界历来怀疑这画作便是吴道子所作,这般说来,任谁都会明白了这幅画作的价值了!
刘铭豫摇了摇头,“宋代仿本,也是佚名,这画仿得极为真实,我至今没能猜出到底是谁仿作。”
宋慎却是舒了一口气,“差点吓死我啊,我还以为你做了江洋大盗从徐悲鸿纪念馆盗出来的呢?”宋慎看出这画年代不对,但是因为他自己并没有见到过真品,也是无从判断。
“哼!如果真是我盗了出来,还能给你看了?”刘铭豫冷哼着道。
宋慎也是被吴道子的名头吓住了,这时候才反应过来,触碰着这卷宋代摹本,细细盯着画作,心中不知该作何感想。
史书记载,唐开元年间,将军裴旻居母丧,请吴道子画鬼神于天宫寺,资母冥福。吴道子让裴旻屏去丧服,用军装缠结,驰马舞剑,激昂顿挫,雄杰奇伟,观者数千百人,无不骇栗。而吴道子解衣磅礴,因用其气以壮画思,落笔风生,为天下奇观。
在长安、洛阳两地,吴道子曾作寺观壁画三百余间,画中神怪人物千奇百怪,没有一处雷同的痕迹。吴道子早年行笔较细,风格稠密,中年之后画风变的雄放,线条遒劲,富于运动感,粗细互变,虚实相生,而且点画之间时间缺落,有笔不周而意周之妙。
后人将他的画风和张僧繇的并举,成为“疏体”,以别于顾恺之、陆探微的“密体”。而吴道子所画佛像的衣褶,飘举飞动,后人称为“吴带当风”。其画喜用焦墨钩线,然后略施淡彩于墨痕中,意态丛生,又称“吴装”。
真品《八十七神仙卷》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白描人物长卷,为一代画圣吴道子的冠世巨作,也是吴道子现世仅存的一部白描绢本。因场面之宏大,人物比例结构之精确,神情之华妙,构图之宏伟壮丽,线条之圆润劲健,而被历代画家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