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道孚这样一说,秘书连忙拿起电话,拨打麦文贵的BP机,对着话筒说:“是否选定了接受技术的船厂。”
1993年的手机,可没有短信的功能,只有汉显的BP机,能通过寻呼台,看到这段话,若是数字的BP机,就只能按照约定好的类似密码的本子,自己来翻译常用语了。
此时不是适合拨打电话的时间,秘书给传呼台留言后,就放下了话筒。
一会儿,麦文贵将电话打了回来:“大华准备单独和各家船厂谈判。”
会议室内的气氛顿时变的尴尬了。
单独谈判,岂不是意味着谁给出的条件好,谁就更容易入选?
对中船内部来说,这就意味着竞争了。
荣尚国面沉如水,他本来准备狮子大开口,要一个好条件,才出让20%股份的。
但是,如果为此而不能获得巨型总段造船法,那就得不偿失了。
众人不禁看向孙道孚,似乎有想让他出面转圜的意思。
孙道孚装作没看见,此时出面,岂不是出力不讨好。不管定了哪一家,只要大华实业不同意,那不过是凭白得罪几个人罢了。
他想了想,直接道:“单独谈判也可以,但任何一家船厂,都不允许单独和大华实业签约,必须得到集团的允许才行。这一点,是纪律。”
“我同意,不能为了一时的痛快,断了自己的后路。”荣尚国率先赞同,并道:“大家应当形成攻守同盟,以有利于我们的条件,和大华实业谈判。”
所谓“有利于我们的条件”,自然是相类似的条件。如果几个船厂的条件类似,那江南造船厂这样的大厂,自然容易被选中。
南远船厂的总经理呵呵一笑,道:“咱们本身就是一个集团内的,共同进退理所应当,不过,具体的条件,还是先听大华怎么说吧。”
“现在定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