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稿费。
这笔稿费并没有扣税,而是一分不差地都要汇给肖飞。
“谢谢刘老师。”肖飞忙致谢。
“呵呵!谢什么谢,我还要靠你的稿子撑门面呢,自从你的专栏开设以来,好多读者往报社打电话、写信,都夸我们的副刊版面稿件质量高,耐看。”刘泽来搓了搓手,笑着说道。
肖飞的文章受欢迎,他也一样的与有荣焉。
做编辑6年,也曾扶持过不少的新人,但能像肖飞这样飞快蹿升的,他可是一个都没再见。
刘泽来现在对肖飞很是重视。
两人在说话的当儿,苏情已经打通了电话,在跟他们出版社的傅明德总编汇报工作。
傅明德听说肖飞不要稿费,坚持要版税付酬,也很讶然。
一个文学新人。
一个小年轻,能够出书已经是一桩很大的成就了。
这个肖飞居然还谈条件,要求版税分成,这就有点意思了。
傅明德是位将近50岁的老资格编审了,他坐上文艺社总编这个位子也有四年多的时间。他为人宽和,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做了不少工作,但出版社的业绩一直不能有太大的提升。
这让傅明德很是郁闷。
现在的出版社所要做的工作很简单,那就是抢名家新作,将名家的优秀作品争取到本社出版。
争取到的名家越多,那么出版社的效益才可能会更好。
但河西文艺出版社一贯就不是个强势的出版社,就连本省的名家有很多都不愿在他们这里出书。
更遑论外省乃至国内的一流名家?
傅明德心里急呀!
所以他才会想到推有潜质的新人,结下点香火情份,将来推出的新人成名了,能够继续合作。
这几年,余秋雨正是最热的时候,一本文化苦旅92年出版后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