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这睡觉的地方,我也知道条件差,可一张铁床至少也要上百块,以我们现在住宿生达到一百多人,意味着铁床至少需要六七十张,这就需要七八千上万的钱。
就算配了铁床,这样小的空间也放不下。要想放下那么多铁床,意味着至少需要扩建一幢宿舍。那样一算,没个五六万块钱,根本就办不下来。现在镇里,连我们这些代课老师的工资,每个月都不能准时发放,那里来这么多钱改善条件呢?”
钱!说到底都是因为钱!
五六万对于吴道而言,并不是什么大的数字,很快他就道:“除了你这里,镇上象这样的小学还有多少?他们的条件,相比你们怎么样?”
尼格不明白吴道问这些做什么,但还是讲解道:“除了瓦家寨小学,镇里至少还有十余所小学,条件跟我们差不多。条件最苦的阿玛小学,只有三幢校舍,却有近百学生就读。那里的学生,几乎都是在学校里面住,吃饭都是自己做。
学校的两个老师,年纪都跟杜可老师他们差不多。但尽管如何,我们山里人还是尽所能的,供这些孩子读书。而这些山里的孩子,对于读书有着非同于常人的渴望。因为他们从小就清楚一个道理,想改变命运走出大山,读书是他们唯一的途径。”
看过学生住宿的地方,吴道又来到那三间挤满了学生的教室,在这里基本上都是两个年纪坐一个教室,不同班级的学生坐的方向不一样。
每次上课的时候,大多都是上完这个年纪的课,补置了作业之后,老师又要走到另外一边,跟另外一个年纪的学生上课。在这样的环境里面读书,这里孩子的成绩可想而知了。
望着这些桌椅板凳都是手工制作,那稍稍打磨过的大木板,一张二三米张的桌子后面,坐着七八个学生。板凳也是各式各样,个子矮的坐高板凳,个子高的坐矮板凳。如果让内地的孩子坐在这种学校读书,恐怕早就大叫不依,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