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烈的军事变革开始后,全国上下也再次迎来重要的春耕季节。湖南是全国产粮大省,素有“两湖足天下足的美誉”,所以到处都是忙碌的景象。水道的疏通、西南铁路网的贯穿,除即将并轨的成渝线和川汉线外,促使湖南发展得到保障。南来北往的商贩们可以从这里很通畅的抵达四川、广东、江西、贵州、广西、云南和湖北。1912年起的西南铁路网建设、远离战争的大后方,还有得天独厚的资源,都为这里注入了充沛活力。
西南每个省份都有自己的优势,湖北、重庆和四川靠的是钢铁、工业、盐业和发达的手工业,江西的钨和煤、贵州的烟和糖、广西橡胶和樟脑、云南的粮食、铜锌还有正在建造的百万吨水城钢铁厂。湖南除了粮食、桐油、茶叶、煤炭和采矿这些传统产业外,还有丰沛的水利资源,紧挨不远的湘潭株洲更是中央投资的三酸两碱化工基地,尤其是莱茵兰计划后大批德国化工专家抵达,愈发促进了化学技术进步,也带动长沙兴建起不少私人小化工厂,其中最多就是肥皂、酒精、油漆、染布等产业。
巴玉藻骑着自行车向工厂赶去。以他名字命名的蕴华飞机制造厂就坐落于长沙郊外岳麓山脚下,距离中央设立的化工产业区仅40公里。西南交通网能带来各种各样的材料和技术,长沙也是全国最早的通商口岸,思想进步,数所大学都在附近。何况1912年的西南五年工业计划后工人数量猛增,又是最早推行免费教育和扫盲补习班的地区,工业基础比汉阳上海都差不了多少了,是最适合民营企业的地区之一。
当初他来这里建厂时,得到包括谭延闿在内的湖南省政府和空军的大力支持,不仅将岳麓山下这片荒地低价出售,还将空军选定的长沙机场位置上报南京挪动数公里,使工厂在创业初期资金不足的情况下能利用空军机场做飞行试验。
时下的实业家们发了财都喜欢买轿车代步,巴玉藻也趁着欧战和空军订单暴增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