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分厂总经理,正巧回来过年听说新步枪弄好就来观看。
能亲手摸到中国第一支半自动步枪杨秋也非常兴奋,要知道为了省钱他可从未将半自动步枪和通用机枪这些吞子弹怪兽拿出来过,所以这款步枪和历史上的原型几乎一模一样,仅有的变化就是使用了12式步枪的枪托和不容易滑手的扁圆型枪栓,子弹依旧采用国防军制式的7.62*51无底缘步枪弹。
弹簧钢技术的获得,交易的德国克虏伯特种钢配方都让自产半自动步枪成为可能,唯一问题就是太重。5公斤的枪实在不适合亚洲人体格,而且由于射速最高能达到每分钟50发,肩膀需要连续承受大威力子弹的后座力,枪口跳动很大也导致连续瞄准很困难,所以就连用过德国毛瑟98步枪的老兵都非常痛苦。除此之外枪口和枪机防沙尘简单借鉴日本38式步枪防尘盖设计也不适合,内置固定弹仓射击完毕后不能清晰提示士兵。
尽管以杨秋的眼光看设计还有很多问题,尽管世界第一支半自动步枪出现在德国,第一个大规模装备的是墨西哥1908步枪,但不可否认这是中国枪械史上一次巨大飞跃,也给了他装备半自动步枪的契机。
出生侦察兵的杨秋很清楚半自动步枪装备所需的条件,这其中不仅仅是枪支本身的问题,而是财力和整个武器系统的问题,财力不用多说了,至于系统问题也比较复杂。因为从东方人体格来看,要想半自动步枪连续射击并保持较高命中率,必须改进子弹采用中间威力弹药,可要改7.62*39中间威力子弹制造就必须将全军制式全部替换。因为没有军队后勤部门愿意同时使用同口径两种威力子弹,这会严重导致后勤错误,最终出现部队需要大威力子弹时送来的却是短39子弹,或者要39子弹却送来长51大威力子弹。
最佳解决办法是采用不同口径,比如需要威力的机枪继续使用大威力子弹,步枪采用小口径子弹,但小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