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诸位,江北士子来到吴中之事老夫已经听说,大王、令尹有意让太学学子下到地方的事情,才夫也已经知道了,不过诸位不用担心,大王这是在虚张声势呢。”
桓渊发了话,才终于终止了这场争论,聚集在桓府的士子这才心满意足地散去了,不过桓渊心里却没了底,竟连夜让人安排马车去了郡守府,跟吴郡郡守叔孙贯密议了半夜,直到凌晨时分才终于回了桓府。
谁也不知道叔孙贯跟桓渊说了些什么,不过到了第四天,大楚上将军桓楚私下表示,希望族叔桓渊能够带头前往令尹府递交名册,否则,一旦大王震怒剥夺了他的爵位和官职,他桓楚也绝不会替他出头讨要说法。
桓楚的私下表态很快就传遍了整个吴中,并在士族中间引起很大的震动。
人所共知,桓楚是项庄的死党,同时也是项庄的亲信大将,桓楚私下这般劝说桓渊,会不会是从项庄那里得了什么准信?是不是意味着项庄这次真要对江东士族下狠手?真要是这样的话,那么他们的坚持也就毫无意义了。
说到底,江东士族唯一的筹码就是项庄没那么多人才可用,可一旦项庄解决了这个难题,一旦项庄有了足够多的人才,江东士族的反抗就显得非常可笑、非常之不自量力了。
还有,不自量力的结果也是灾难姓的。
楚国如今只有四郡六十余县,能安排官员的萝卜坑就只有那么几百个,可现在一家伙多了江北来的还有太学里的那么些萝卜,这几百个坑可就明显不够分了,如果再不去令尹府递交名册,到时候可就没坑安插他们这些萝卜了。
##########楚王宫,上书房。
项他喜孜孜地将一本名册递给项庄,说道:“大王,在臣动身前来王宫之前,总共已有两百多位士族递交了名册,已经超过闹事士族的半数了。”
“是吗?这敢情好。”项庄欣然接过名册,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