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会首方才说的并非空穴来风,朝中确实对张经在闽浙劳师糜饷,却久战无功颇有怨言。环顾朝中的封疆大吏,知兵、又能抽调的出来的也就那么两三人罢了,而自己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若是能够把这差使办好了,回到中枢为兵部尚书、乃至入阁拜相也不过是十年以内的事情了;可若是办得不好,朱纨就是自己的前车之鉴。
在胡宗宪看来,之所以倭乱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倒不是因为倭人的战力如何强悍,而是由于其朝廷对于禁海御倭一事态度的反复无常,其焦点就在于朱纨的命运之上,其受任出京时身兼二省之巡抚,身后有首辅夏言撑腰,到任之后立即雷厉风行的采取行动,先后在双屿、浯屿、鸟仔溪等地给予海商势力极为沉重的打击,在军事上可以说是极为成功的。但随后形势急转直下,利益受到极大损害的闽浙缙绅官员抓住机会,严加弹劾朱纨诸般大罪,加上夏言败于严嵩,被处死。朱纨也随之一败涂地,他一死,原先颁布的诸项行之有效的律令自然也随之废除,立功将吏也入狱的入狱,处死的处死。其后张经再来平定倭乱时,形势自然也大不如前了。
但即便如此,胡宗宪也并不认为在军事上击败倭寇有什么太大的问题。虽然倭寇中不乏丰富军事经验的武士作为骨干,加上大量富有海上经验的闽浙渔民,汪直、徐海等从个人看也有不错的军事和组织才能。但其归根结底不过是武装商人集团,是无法和帝国军队这样的专业暴力机器相抗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