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丝路大亨 > 第十三章野心

第十三章野心(2 / 3)

顾十六世纪五十年代的东亚地区,人口最为稠密、经济最为发达,文化最为繁荣的地区无疑是大明东南沿海一线,尤其是南直隶加上两浙、珠江三角洲地区其蕴藏的财富之众多,农业手工业水平之高,在当时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若是能掌握东南之地,利用其良好的农业基础和充沛的高素质劳动力向外输出大量高附加值的手工业品,无论是集聚财富还是为将来爬科技树打基础都远非几座金矿银矿所能比拟的。大英帝国最重要的殖民地并非南非、澳大利亚而是印度,也是因为这个道理,人、勤劳刻苦的劳动者才是财富的源泉。

但明帝国的海禁政策成为了周可成制定的宏伟蓝图上的拦路虎,如果说的更深远一点,阻挡周可成的是帝国本身。华夏文明的发源于东亚大陆,在远古时代,这片土地遍布着沼泽、河流、大片的森林,华夏文明的先祖们生活在零星的丘陵高地之上,他们修建堤坝,排干沼泽,使其成为肥沃的农田,种植五谷,形成了数百个大小不一的王国。这些王国相互兼并争霸,到了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一统六国,一个新的政治形态出现在东亚大陆上,并在接下来的近两千多年时间这一政治形态成为东亚大陆上的主流,这就是帝国,确切的说叫儒法帝国。

帝国的使命有二:建设水利,维持社会秩序,确保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对外击退以北方游牧民族为主的武力威胁,对内消灭可能存在的地方分裂势力。为了完成使命,帝国垄断了境内的暴力,垄断了各种资源的分配,同时通过儒家学说为官方统治的意识形态获得合法性,同时采用法家手段对国家实际性的管理。不难看出,帝国的威力来源于垄断,确切的说是对土地、财富、暴力、思想、人力的垄断,垄断的程度越高,帝国的威力就越大,因此在古代中国,君权总是在不断集中的,这并非是某个人的权力欲,而是因为在这一政治形态下,强大的君权才能确保对各项资源的垄断,帝国的疆域越大,人口越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