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大多读书把脑子读怀的了举人来说,他们心里最大的梦想就是一朝能够金榜题名,憧憬能够‘朝为田舍郎,暮等天子堂’,对政事发表建议那是官员们的特权,和一间小小的报社有半钱银子关系?妄议时政说起来罪名可大可小,这间报社若非是韩大监主持办理,只怕不知道被砸过多少回了。
因此,不要说举人不会来报社,就是报社里面的这些秀才,一旦在科举当中脱颖而出成为举人,只怕多半也会立即离开报社,因为说到底在报社只是权宜之计,追逐金榜才是每一个读书人毕生的追求。
朱慈炯穿了一身粗布衣裳,亦步亦趋的跟在韩赞周身边,另一侧就是韩赞周的义子之一韩小六。
宫里的大太监混到一定高度都喜欢收义子,这在历朝历代并不鲜见,太监因为身体残缺,这一辈好色两个字基本和他们绝缘,但是对于原本的男人来说‘酒色财气’终归得有一好,色与他们不沾边,在宫里做事讲究的是谨小慎微,所以这气也没他们什么事,至于酒嘛因为生理原因自是少喝为妙,于是太监贪财也就不奇怪了。
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谈的是死后奉养,太监无后谈何奉养?贪来的钱财无人继承更是毫无意义,所以他们就又多了一个嗜好,就是认义子,百年之后将贪来的财物传给义子,图的就是死后能有个奉养,当然得了提拔和财物的义子会不会奉养他们死后的烟火,那就又要另当别论了。
韩赞周在宫里大大小小收了六个义子,这韩小六便是最小的一个,一直以来也深得韩赞周器重,否则万岁爷挖密道出宫散心这种传出去能捅破天的大事,也不可能将一个小太监带在身边,至于内廷老大苗宣也有一个义子,就是丁卫甲,当初苗宣潜入北京对崇祯实施秘密营救时候,联络上的宫里内线便是丁卫甲,千里南下假传遗诏的也是丁卫甲,可以说朱慈炯顺利继位,丁卫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容小觑,能做上内廷第三把交椅也就不足为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