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已从头到尾形成了一条完整的腐败链条,比如制枪用的精铁,火绳,铅子等等每个环节都有专人在此处牟利,早已形成一套常例,在这些硕鼠的操弄下,大明的火器造价高昂,质量却是奇差无比。
若是上马了新型的燧发枪,这些各个环节的既得利益者怎么办?那些生产火绳的,在采购火绳中吃回扣的必然都是燧发枪问世之路上的重重阻力。
第三个原因则是那些官吏们的懒政,为了图自己省事,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本能地对新生事物持有排斥的态度。
更何况如今火枪质量奇差,屡屡炸膛,前线士卒本来就不愿意用,那又有何必要将其改进?
结果就是毕懋康费尽千辛万苦研制出来的燧发枪,居然找不到买家。
毕懋康是个典型的技术官僚,并不通世事,他去军器局磨了大半年时间,把那边的官吏磨得烦了,便找个借口,说道不是不想生产这款枪,实在是户部那边的军储仓不批,军储仓不批,他们就没有多余的预算资金来生产这款枪,将老先生打发到户部这边了。
于是毕懋康又来户部磨……,磨了半年,一无所获,后来又在一些‘过来人’的指点下,老先生终于‘开窍’,于是买了点礼物,腆着脸皮去给人家送礼,只是那些官吏们见到毕懋康,起初还是笑脸相迎,待到看到毕懋康送来的‘厚礼’,顿时人人都是勃然大怒,一脸的大义凛然,怒斥他居然敢贿赂朝廷官员,喝令下人将他赶出去。
毕懋康折腾了一年多,他的燧发枪依旧是没有推销出去,不禁有些心灰意冷,本想就此算了,没想到那天在户部门外,他看到了赵无忌帮助周镳的那一幕。
这个年轻官员看似权柄极重,说话又和气,是个爱帮助人的,毕懋康的心思,一时又活络了起来。
这几天其实他一直在赵无忌府外徘徊,之所以迟迟没有登门,一来是他觉得自己上门行贿,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