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验算确实是对了,但问题是高达374k的超导材料,真的存在吗,这些实验数据,如果是假的呢?”
科学杂志的主编眉头紧紧皱着,现在学术造假可不是什么稀罕事儿,许多高校的教授因为论文压力大,经常会干这种事,每年都会曝出很多。
大抵是觉得自己咖位不够,所以这位科学杂志的主编打算请一位大咖来帮忙审稿。
这位大咖名叫卡森,是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位教授。
今年的卡森已经七十多岁了,他在上个世纪的时候,因为发现钡镧铜氧系统中的高tc超导电性,由此获得了1987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作为一名超导界的诺奖得主,并且还是近期研发出高温超导新材料布莱克教授曾经的导师,没有人比卡森更加适合审验这篇论文。
一开始,当科学杂志的主编联系上卡森,让他帮忙审稿时,卡森是拒绝的,因为他最近的心情不是很好。
不过,当得知稿件的内容居然与室温超导有关之后,卡森想了想,最后还是同意了帮忙审稿。
花费三天的时间,卡森完成了审稿。
却因为尝试了十几次,都没办法造出论文中的这种富铁分子,无法验证实验数据,所以不对这篇论文进行评价。
科学杂志的主编问:“卡森教授,您的意思是,这种内嵌铁原子的富铁材料,是假的,不存在吗?”
卡森回道:“不,我不是那个意思。
从论文的方程式和上面提供的实验数据进行验算看,确实存在一种无视冷凝就可以进行电子配对的现象。
从而在微观和宏观上,物体都能进入超导态。
但是,这种大分子的富勒烯,本身就很难准确制造,而要把它的囚笼打开,塞一个铁原子进去,更是难上加难。
自然界从未出现过这种材料,而我在实验室里尝试了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