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伯的家里时,小娃们已经放学了。
她亲眼目睹三四十个孩子济济一堂在小院子摊开作业本的“盛况”。
原本还算宽敞的小院,瞬间水泄不通。
她也看到了秀秀。
秀秀奔过来,跟见了亲人似的:“姐姐,你又来了……”
秀秀的房间在二楼,里面有两张高低架子床,住着和她差不多情况的四个小女孩。
秀秀兴奋得脸红扑扑的:“姐姐,住在这里我再也不害怕了,我昨天数学测试考了一百分呢……”
年子也笑起来。
那天晚上,年子一到家就开始合计自己的私人账户。
她决定筹划一个“留守儿童课外作业基金”,支持像杨老伯夫妻这样的人。
现在只有“包谷村”小学一个点,如果资金多了,能不能扩展开去,变成十个点,百个点,甚至更多?
但是,多余的资金从哪里来?
她不由得想起林教头送的那个“锦囊”。
以前是觉得给这个贫困儿童几千块,那个几千块,其实意义不大,而且也不好操作。可若是变成这种,那么,意义就很大了。
正冥思苦想时,听得母亲在门口喊:“年子,要不要来一碗银耳汤?”
年子出去喝银耳汤,并把今天的事情简要给母亲说了一下。
李秀蓝听完,静静地:“你现在能筹集到的是你的零花钱5万对吧?那我给你添加五万,凑成10万好了……”
“不用吧?你和爸爸买了新房子后也没几个钱了,我另外设法……”
李秀蓝笑眯眯的:“我小时候是村里绝对的学霸,每一次都是第一名。你外公本也重男轻女,但我成绩非常好,他很以我为豪,渐渐地,就非常爱我。我代表学校去参加过小白灵歌唱比赛,但遇到城里的孩子,第一轮就跪了,因为他们边弹边唱,我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