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泉寺座落在一山腰上,而在这山脚朝南的位置,便是京城有名的书院之一——白泉书院,刘稻香的学霸爹爹就在这里念书。
而刘稻香家的那大庄子就在白泉书院的南边,不过,她们此时走的并不是去往白泉书院的那条路,而是离东门更近些的一条青石大路。
刘芷菱虽没来过白泉寺,但听府里的人提及过:“白泉寺因有前皇帝与皇室宗亲们出家,所以,得赏了两百亩良田做为供养,这青石板路,听说是一位信佛的老王妃损资所建。”
刘稻香觉得那什么百亩良田算什么,估计也就是供养庙里的和尚们,但真正的收入来源,应该是大大小小的贵人们捐赠的香油钱。
白泉寺修建年代已不可考究,许是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显得十分的厚重古朴,又因在幽静的深山里,到也别有一番风情。
为了表达信男善女们的诚心,都是在山脚下了轿子或马车,有那虔诚的三步一叩首,听张桂花解释,多是家中遭了难或是家中重要亲人生病之类的,才会如此显诚心。
多数还是步行上山,刘稻香一行自然是随了大流。
到得寺庙外的广场上时,日已高升,刘稻香以纨扇轻遮眉前,微微抬头看了看日头,估摸着已是现代的上午十点左右。
她们行至庙门前时,薛大河早已与一知客僧等在庙门口,见到她们一行到来,薛大河忙上前回话:“夫人,奴才已安排好了住处,又打听过平王侧妃尚不曾到。”
张桂花想着贵人出门只怕比她们还要讲究许多,笑道:“从山脚行来早已乏了,还是先去客院小歇一会,另叫僧人安排可口点的素斋席,做得好了,自然有赏。”
白泉寺里头住的是出家人,不兴买卖,但凡添油钱,又或是吃素斋席,全凭贵人们看着给。
如此一来,贵人们自不会给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