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还请爷先不要跟我爹说,我二弟说了,要给我寻个好点的,最好是能从他的同窗里头找。”
刘珠儿担心自己的婚事让刘仁贵插手,那等于是给翠柳机会,让她有机可乘,把自己往火坑里推。
“爷,娘,其实,我觉得智财能做主,是最好的,二伯家,也就智财哥认识的读书人多点。”
读书人代表什么,要么家境殷实,要么读书有奔头。
无论刘珠儿选了哪种,以后的日子,都会过得还不错。
比上不足,但,比下有余。
没有了刘齐氏的蹦达,没有了刘小兰无时无刻不想撩到苏子烨,这顿午饭吃得还算和睦,除了本该伺候着刘齐氏的翠柳与翠玉暗中较了一番劲儿,刘稻香一家子吃得还算顺心。
吃过饭,进孝便叫人把苏子烨吩咐的年礼给拉来了,与刘稻香家收到的年礼相比,简直十之去九,不过是些普通的绸缎,以及珠花、笔墨之类。
在苏子烨的心里有一杆秤:亲疏有别!
饭后,刘三贵留下来与刘仁贵、刘旺贵一起把这年的帐清算了,在刘三贵心里同样这么认为,闺女比这老宅的人亲多了。
无论如何今儿得压着刘仁贵把自家闺女的钱给吐出来。
刘仁贵本想耍滑头,但有刘大富坐在一旁默默抽烟,刘仁贵悄悄地把这心思给灭了。
刘齐氏是个眼皮子浅的,当时,见大家都买荒地种红薯,又见得刘稻香家拿红薯喂猪,便也买了不少荒地种了红薯。
这样一来,到是省了不少费用。
最后算下来,一共开支了四百七十两猪料钱。
好在今年的毛猪价,土牛县一带都是十五文钱一斤,又加之是刘孙氏的爹在帮忙销出去的,因此,刘仁贵与刘旺贵除掉猪料钱共得六百五十五两,又加之刘齐氏分走了五十两,刘旺贵与刘仁贵商议了一下,把多出来的五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