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瞎忙,把尝试做红薯粉这一事给忘记了。
刘三贵细细想了一番,到也同意了刘稻香的提议。
又道:“至是这田买在哪处好?咱们村不知还有没有多余的良田。”
“爹,何必非要良田,咱家喂了那么多猪和鸡,有足够的粪肥田,不如买些中等或下等田,只要肥料足,不怕庄稼长不好。”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去年,刘稻香家可积了不少的鸡粪,猪粪,全都晒干用篓子装好放在一个专门搭的简易棚子里,就为了今年买田后,拿来养田用。
她原本是不想在三十里村买田的,只想着自家爹爹中了秀才,全家都有可能搬去县城。
张桂花并不打算只买三十亩:“嗯,咱们挨着镇边村,我看不如多买些,只要连在一块儿就好了,下等田也不过中两银子一亩,看能不能凑个一两百亩。”
“咱们这边亩少,更别说进水源的,买两百亩有些难度,看能不能凑个一百亩,正好,管镇边村的里正,我也是识得的,回头我去找找他。”
不知刘三贵是如何跟那边的里正谈的,反正,不过是两日的光景,刘三贵就在那边买下了七十亩,有中等的,也有下等的,而三十里村这边,他同样买下了三十亩,也没上等良田。
刘稻香依然没有打算养鸭子,实在是鸭子没有地方养,她不想村里人吃用的这条河,被鸭子弄污了。
刘三贵谈妥后,就找刘稻香要了五百两银子,然后第二日赶着驴车与两位里正一同去县城了。
县城离三十里村有点远,刘三贵没打算今日就回来。
到了第三日下午,刘三贵才赶着毛驴回了家,当他把那红艳艳的官契递到张桂花手中里。
张桂花接过契书摸了又摸,看了又看,指着那个章印,笑道:“哟,还真是田契呢,对了,为啥咱家的是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