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西边。
所以,对南京路,陈淼是非常熟悉了,先锋书店在南京路上也是很有名气的,取“先锋”这个名字,也正是说明这个书店老板的野心了。
书店经营以文史、社科为主,这里可以见到西方的许多的文学著作,还有国内作家的出版的小说,只要你能想到的,这里都能找得到。
书店的顾客多以文学和历史爱好者,还有许多年轻的学子。
过去每到周末,这里都是人满为患,但自从抗战以来,上海的大量高校西迁之后,书店的就明显不如从前了。
陈淼把车停在马路斜对面的巷子里,坐在车上点燃一支烟,抽了一半儿后,捋起袖子,看了一下手表时间,觉得差不多了,从车上下来,把烟头扔在地上踩灭后,朝书店走了过去。
书店里静悄悄的,唯一能听到的,就是翻书的声音,即便偶尔有人交谈,那也是极为轻声的。
也没有人招呼他,书店可不是饭店,来看书或者买书的人,都很自觉,书架上都清楚的贴着标签呢,想买什么什么书或者想看什么书,自己找去。
当然,如果需要的是生僻的书籍,是可以向店员询问的。
陈淼不是来买书,也不是来看书的,不过,他还是被书店内的气氛给吸引和感染了,决定先参观一下。
年轻人偏好通俗小说一类的,新奇的故事刺激着他们的感官,对他们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而年长的,则更多的喜欢哲学和历史一类的书籍,他们阅历多了,更愿意寻找精神上的共鸣和对历史真相的探知。
陈淼走到一个比较显眼的位置,从书架上抽出了一本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他很喜欢鲁迅的小说和评论,犀利的文笔,字里行间那种那种充满对愚昧腐朽的旧社会的无情鞭笞,虽愤世嫉俗,却有酣畅淋漓之感,读后,令人通体舒泰。
“先生,您这支钢笔不错,哪儿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