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就算它是精彩的也没有必要非得把它背出来。
关键是,如果这当做是记忆力的一种训练的话倒也罢了,但是这往往被套上各种理由。这样的背诵其实对于语文或者写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我想无论如何,我上文很多话都比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几乎用800个汉字来形容一棵树的段落精彩,但纵然那样的精彩,我作为作者本人都完全不能背下来。所以可以想象当时的学生要有多么痛苦。
更加难以理解的是,背诵的内容往往要出现在试卷的阅读分析里,并且故意挖空一些地方让你填词,当然不能自己发挥,哪怕你想到比原话精彩100倍的语言。不仅是这样,挖空的词语一般更是让人发指:文中画线的地方应填词语是“居然”还是“竟然”。
我想,在学生经过了这么多年的语文培训以后,给人一篇背诵的段落在考试的时候“分析”,学生、老师、出参考答案甚至弱智的人都能拿高分,惟独原文作者本人不及格。
但是因为以后政治课里又加了很多比一棵树还要无趣的东西需要背诵,所以语文的背诵内容就被比了下来。
背诵这个东西没有任何意义和帮助的表现在于,我现在什么都不记得了。不是因为四年没在学校里。我发誓我四年前除了能背出一些公式以外,语文、政治、历史,苏联的十月革命是什么时间爆发的,就完全不记得了。我在考试前背诵了无数某某某是什么时候生的什么事件是几月几号发生的,在考试后就结束了他们的生命周期。不是我记忆力不好或者故意夸张,原谅我真的只记得十月革命是在十月份发生的。
我想,大部分的凡人应该和我一样,我们的确是将这些东西背出来了,可是那又代表什么,代表一个礼拜以后又忘记了?包括班长或者什么学习委员都一样,谁都没有把这些东西当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对待,你我一生最爱歌曲的歌词,你我第一次向人表白说的话或者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