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就自然要碰见迎头的抵抗了:热汤放弃承德之后,北平军委分会下令“固守古北口,如义军有欲入口者,即开枪迎击之”。这是说,我的“抵抗”只是随日军之所至,你要换个样子去抵抗,我就抵抗你;何况我的退后是预先约好了的,你既不肯妥协,那就只有“不要你向后跟着”而要把你“迎头赶上”梁山了。右传之二章。
诗云:“惶惶”大军,迎头而奔,“嗤嗤”小民,勿向后跟!赋〔9〕也。
三月十四日。
这篇文章被检查员所指摘,经过改正,这才能在十九日的报上登出来了。
原文是这样的——
第三段“现在通行的说法”至“当然既”,原文为“民国廿二年春x三月某日〔10〕,当局谈话曰:‘日军所至,抵抗随之……至收复失地及反攻承德,须视军事进展如何而定,余’。”又“不得而知”下有注云:(《申报》三月十二日第三张)。
第五段“报载热河……”上有“民国廿二年春x三月”九字。
三月十九夜记。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三月十九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中国现代圣经指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迎头赶上去”等语,见该书《民族主义》第六讲,原文为:“我们要学外国,是要迎头赶上去,不要向后跟着他。譬如学科学,迎头赶上去,便可以减少两百多年的光阴。”
〔3〕传这里是指阐释经义的文字。
〔4〕“日军所至”等语,见一九三三年三月十二日《申报》载国民党代理行政院长宋子文答记者问:“我无论如何抵抗到底。日军所至,抵抗随之”;“至于收复失地及反攻承德,须视军事进展如何而定,余非军事专家,详细计划,不得而知。”
〔5〕“严饬所部切勿越界一步”一二八上海战事后,国民党政府为向日本侵略者乞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