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

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10 / 11)

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之,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服罪。”

20“党同伐异”语见《后汉书·党锢传序》。意思是纠合同伙,攻击异己。陈西滢曾在《现代评论》第三卷第五十三期(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的《闲话》中用此语影射攻击鲁迅:“中国人是没有是非的。......凡是同党,什么都是好的,凡是异党,什么都是坏的。”同时又标榜他们自己:“在'党同伐异'的社会里,有人非但攻击公认的仇敌,还要大胆的批评自己的朋友。”

“婆理”对“公理”而言,陈西滢等人在女师大风潮中,竭力为杨荫榆辩护,后又组织“教育界公理维持会”,反对女师大复校。这里所说的“绅士们”,即指他们。参看《华盖集·“公理”的把戏》。

(22)清流指东汉末年的太学生郭泰、贾彪和大臣李膺、陈蕃等人。他们联合起来批评朝政,暴露宦官集团的罪恶,于汉桓帝延熹九年(166)为宦官所诬陷,以结党为乱的罪名遭受捕杀,十余年间,先后四次被杀戮、充军和禁锢的达七八百人,史称“党锢之祸”。东林,指明末的东林党。主要人物有顾宪成、高攀龙等。他们聚集在无锡东林书院讲学,议论时政,批评人物,对舆论影响很大。在朝的一部分比较正直的官吏,也和他们互通声色,形成了一个以上层知识分子为主的政治集团。明天启五年(1625)他们为宦官魏忠贤所屠杀,被害者数百人。

(23)“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语见朱熹在《中庸》第十三章的注文。

(24)燧人氏我国传说中最早钻木取火的人,远古的“三皇”之一。

(25)“求仁得仁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