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帝这种事,必然会遭到天下人乃至中原各国的敌对与声讨,在魏冉看来,这种事齐国应该有经验才对——当年‘徐州相王’不就是这种情况么?
但这并没有什么,抗住压力就是了,包括后来公孙衍组织的‘五国相王’,只要时间一长,这个天下也就慢慢地默认了,可齐国这回倒好,因为三晋的抱团而慌慌张张自废帝号,让天下人看到了齐国‘色厉内荏’的本质,居然还反过来号召中原各国讨伐秦国,这根本就是损人不利已的做法啊。
不过话说回来,当时魏冉倒也可以理解齐国,他觉得齐国大概是害怕率先遭到中原各国的讨伐,虽然魏冉觉得齐国当时其实根本不用惊慌,因为一旦果真发生诸国伐齐的事,他秦国是绝对不会袖手旁观的——既然明知道诸国联军在击败齐国之后下一个肯定是攻打秦国,那么秦国就绝对不会放任齐国被诸国联军击败,只要魏韩两国敢派兵攻打齐国,他秦国绝对会从背后攻打魏韩两国,迫使魏韩两国放弃讨伐齐国。
同进同退,这本来就是‘秦齐互帝’的规定内容,但凡是有点脑子,秦国就不会放弃齐国。
可齐国呢,被三晋一吓,自己就吓软了。
好,这件事过去了,魏冉也不想再提,‘秦齐互帝’的失败,就当是他瞎了眼,看中了齐王田地这么个色厉内荏的草包,五国伐秦,就当做是教训。
可魏冉又怎么也没想到,就当他秦国与魏韩两国打得如火如荼时,齐国自己又跳出来了,居然跑去打宋国了……
对此魏冉真的无言以对:你齐国就这么着急?你再等一年,等我秦国与魏韩两国相互拼地两败俱伤,到时候你再跳出来不好么?
到那时,秦魏韩三国皆因为西河之战元气大伤,魏韩两国无力支援宋国,只要齐国能说服赵国,再次组成齐、赵、燕三国联军,宋国岂不是唾手可得?——哪怕赵国不愿出兵也无所谓,最坏的结果也不过就是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