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来抢她儿子的财产的。
于是她又动起了歪心思,孙子还未出生,就要闹着姓季。
她义正言辞,“自古以来子女都随父姓,哪有随母姓的?我儿子以后是要考科举入仕的。如果让人知道他的儿子随母姓,还不成了旁人口中的笑话?”
其实她说得也不是没道理的。
如果她儿子真的能入仕,以后袁氏的孩子,就是证明他曾入赘的‘污点’。靠着女人发迹,是很丢脸的事。就凭这点,外界就难以对他有好评。
然刘氏不知道,她儿子的仕途早已没了希望。
无论季远考多少次,连秀才都考不中,莫说举人进士了。
当然,那是后话了。
如今,袁氏听了这话,却放在了心上。
当初父亲就是看准季远的才华,料定他有前途,才同意了这门婚事。自己没有兄弟,未免将来袁家后继无人,她只能招婿入赘,生的孩子也必须姓袁。可如果季远真的做了官,这孩子不随父姓,的确是会招来话柄。
她沉吟一会儿,道:“这样吧,如果我这胎是个男孩儿,就姓袁。我和夫君都还年轻,以后肯定还会有孩子,到时候无论男女,都姓季。”
这算是两全其美的法子了。
刘氏却并不满意。
“只要是你生的,都是远儿的孩子,到时候别人总会有闲言碎语…”
“有什么闲言碎语?”
袁氏知道她存心找茬,也难得与她客气,“夫君本就是入赘,整个兰桂镇都知道。而且之前也说好了,以后我俩的孩子,都姓袁,婆母和夫君都是同意了的,何故现在又来反悔?况且,日后若夫君考中了进士做了官,也并不一定会被分派到登县来,若是其他地方,谁又知道我们两家是如何结亲的?到时候直接对外说,我娘家无子,将我的孩子过继袁家传宗接代便是了,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