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笑道:“说实在的这次多亏了你又是帮着想方案又是当技术员,不然的话可难死人了!不过刘科长和王科长这一次可是沾了你的光!”
“啊!...”
杨立民顿时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虽然他也清楚这次解决问题他出了不少力,但是被朱红军当着面的夸奖他还真有些不好意思。
两人出了技转科便一路向招待所走去。
朱红军的步伐迈的很小,一边走两人无意谈到了杨立民的工作问题。
“小杨同志,你觉得我们爱民厂怎么样?”
路,朱红军慢慢的将话题引到了爱民厂面。
“恩,很好!”杨立民回答道:“说来今天我还得感谢马科长呢,要不是他我今晚可要睡大马路了!还有彭科长也不错,不仅技术好而且待人也非常热情!”
“哎!也剩下热情了!”说到热情朱红军叹了口气,原本还挂着微笑的脸也渐渐多了几分愁容,叹息道:“爱民厂从建厂我在,到了如今三十二年了,三十二年呐!”
说着,朱红军仿佛想起了当初那段热血沸腾的时代,顷刻间身又仿佛充满了精神一般。
“想当年爱民厂建厂一共五十六名工人,个个起早贪黑、任劳任怨,一天下来产量足足有三千多双布鞋。可以说咱们一个厂承担起了西南军区将近四分之一的任务!”
一个工厂一天产量三千多双布鞋,如果换成后世还不如一条流水线的产能。
可是不要忘了朱红军所说的那个年代生产工具落后,环境极差,生产几乎全是手工作业,甚至材料的供应也断断续续,在这样的条件下三千多双的成品,这样的产能对于一个只有五十六名工人的工厂来说无疑是一个迹!
也正是那个艰苦的岁月造了国工业的基础。工人们靠着双手、靠着那股子坚韧不拔的意念,完成了伟大国复苏道路的探索。
有人说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