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身影。
也是因为这样,很多人都觉得唢呐比较吵,声音大且尖。而在红白喜事的锣鼓喧天中,唢呐和爆竹什么的,都为别人觉得的噪音制造出力不少。
不过这会,叶秀玲所用的唢呐并不是那种特别尖锐的,但声音还是比较高亢嘹亮的。
唢呐从西域波斯传入中原地区之后,也经过一系列的改良和发展,才有了现在最终的造型。
而作为陕北唢呐世家的传人,叶秀玲从小就打父辈那里学习唢呐,长辈们也觉得,应该与时俱进,更系统地学习,并将唢呐文化发扬光大。
加上叶秀玲自己也特别喜欢这件乐器。十几年如一日的刻苦练习之后,考入华夏音乐学院,拜入名师门下,朝着心中的理想一步步努力。
在这样一首歌曲中,唢呐的高亢嘹亮,也展示了英雄的强烈自信自强的心态。
唢呐曲小腔大,热闹非凡。但叶秀玲很好地控制了其中的平衡度,只用其表现当下所需要的情感。
当然。仅仅只有唢呐的话,还是会比较单调的。
加上黄静钱淑媛她们的二胡,以及其他乐器的协奏之后,整体效果就特别好了。
事实上,光她唢呐那惊艳的开场,就足以让人铭记于心的。
至于秦放歌,他在演绎这样歌曲的时候,更是毫无压力。
而这首歌曲,在硬汉豪情之余。也有着相当的柔情之处。
历经千辛万苦,也不过是为了换得伊人嫣然一睹,芳心如故。
英雄美人的归属虽然俗套,但却是大家都喜闻乐见,并欢欣鼓舞的。
“天已暮
月如初
千里江山任我飞渡”
及至后面,“歌声住,人环顾。
邀月同宿。青山深处。”
大气潇洒之余,更是和后面的,“只为换你芳心如故”以及“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