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其结尾要比原作要好。
圭吾先生的原作,有更多的留白。
原作的结尾事实上,更加的讽刺。
这个结尾是这样的。
长峰重树在中野火车站前,也就是人非常多的地方,拿着猎枪指着自己复仇的目标,他要完成自己最后的复仇。
但是,最终,枪响了。
可惜,倒下的却是长峰重树。
两部电影,一部小说,结尾大多是这样的。
即警察杀死了被害人的父亲,想要复仇的父亲。
这里面确实是有极大的讽刺,对现行法律进行了强烈的抨击。
而在原作中,开枪的警察……东野强并没有记得太清楚,但大概好像是织部警官,也就是他书中的加贺恭一郎的角色。
当然了,织部与加贺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
而圭吾先生于原作里还留了一个小小的扣子没有解开。
那就是,是谁给长峰重树提供了情报呢?
并非是织部自己,也可能是他。
其实,简单的做个推敲,会马上发现,圭吾先生原作在最终又回到了推理小说的范畴里。
到底是谁给了长峰重树那些信息的呢?
会不会是织部?
但至少织部自己说不是他自己。
可这位警察却有相当大的嫌疑,他开枪,杀死了长峰重树,这好像是一个灭口行动。
可小说里又描写了织部自己的内心活动,他并不想杀死长峰重树的。
其实开枪,是出于一个警察的本分,在那种情况之下,警察的开枪,为的是维护一样东西。
并非是法律。
而是秩序。
想一下,在人很多的火车站前杀人复仇。
首先动摇的不就是秩序嘛。
这个结尾的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