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幼时牙牙学语,不小心在抓周时触碰到了一台钢琴模型,他的命运从此就与钢琴离不开关系。
没日没夜的苦练,一张张奖状,一本本证书,一座座奖杯,放满了整个书柜,堆满了整个少年时期的骄傲。
可当他迈出国门,才知道世界之大,远超自己的想象。
第一次失败的滋味,第一次被讽刺的滋味,第一次拿不到奖项的滋味,第一次当路人甲的滋味……
那些画面,就像是刽子手。
在这一刻,把他怯懦、脆弱的内心一刀一刀的刮开。
鲜血淋漓。
“谢谢老师。”
吴迪再次向廖远鞠躬,眼泪布满脸庞。
……
决赛日来临。
经历了前三场赛事的洗礼,柴可夫斯基大赛的各种演奏片段,已经是在网络上传的沸沸汤汤。
其中,以裴红玉的《辛德勒的名单》、《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g小调第40号交响曲》,德川晴明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妮可的《天鹅湖》、宫本朝阳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吴迪的《爱之梦》传播最广。
也让这几人成为了媒体们争相追逐的对象。
最后一轮决赛的比赛规则和上一轮很相似,都是通过演奏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来获取得分。
在钢琴组,来自美国的华裔钢琴家妮可首先上场。
妮可在之前的表现一向中规中矩,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但与其他人相比,演奏的水平却往往更高,决赛日,她演奏的是《f小调浪漫曲》,由f小调、四分之四拍、如歌的行板,三段体式组成,是一首有如倾诉般的、充满期待的小品,也是一首富于表情的练习曲,从头到尾都可以感觉到柴可夫斯基独特的“如歌般”的气息。
中段的左手部分模仿了鼓声节奏,颇有民间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