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我大明武德充沛但选择文化胜利 > 第429章 第二次明普同盟

第429章 第二次明普同盟(4 / 5)

应不伤百姓一人,才弃城投降,保全百姓后守城36名军官无一人摇尾乞怜,全部拔剑自刎。

朱富贵大帝亲自题跋《千古忠烈第一》(来自【雨石文化工作室定制毛笔字手写字画真迹办公室题字挂画客厅行书书画作品装裱】),等光复巴蜀之时,准备重建庙祠,并悬挂上去,以表达大明皇室对于36位英雄的敬重之情。

除了事迹忠义英勇之外,钓鱼城还有另一个特殊意义。

在钓鱼城,王坚击毙蒙哥大汗导致蒙古第三次西征无疾而终,蒙古各路军队赶回草原争夺大汗之位,欧洲和穆斯l文明终于在蒙古铁骑之下求得一寸生机。

后世有人说,欧洲人把钓鱼城称作“上帝折鞭处”,穆斯l把钓鱼城称作“东方麦加”。

朱富贵不清楚这些说法是怎么来的。

至少他并没有听说过有欧洲或者西亚的朝圣者来对这36位中华圣人顶礼膜拜。

甚至朱富贵审问过很多白奴,无论是传教士还是大学生,他们都根本没有听说过什么“钓鱼城”的故事。

所以“上帝折鞭处”、“东方麦加”这种头衔,大概率也是后世国人出于心里安慰自封的,又或者是类似李约瑟这样的人给评的小众得不能再小众的称号,算是一种恭维。

但这一次,朱富贵是认真的。

自封的也好,别人恭维的也好,朱富贵决心将之变成现实。

将钓鱼城的事迹写进普鲁士的历史教科书,这只是第一步,但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富贵也不得不在别的领域做出一些小小的让步。

而且对于普鲁士版教科书中尬吹条顿骑士团的内容,大明也只好视而不见。

毕竟普鲁士人认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说法,并且积极参与修史最大的动力自然就是给老祖宗贴金,并且给自己的正统性加分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