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那些只会寻花问月的脂粉公子,如今的学子可是又能坐而论道,又能拔枪杀人的!
这位赵姓学生出手阔绰,实际上,他在大清朝的时候,也确实是一位赵公子。
随着大明声誉日隆,如今除了大明主动从淮军买来的移民,也有不少自干明粉自费渡海而来。
赵以炯就是这样一个投明士子。
不过与他一开始的设想不同,作为年纪轻轻便已经中举的读书人,他在大明并没有受到什么优待,更没有封官许愿这一说。
他要与贩夫走卒之子一同参加归化学习,一同上山下乡,一同参加工农劳动,甚至还要和泥腿子们一起在泥草地里踢球,锻炼体魄。
那些泥腿子是真的敢推他这个举人老爷啊!
赵以炯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第一次下到田间,拿着锄头四顾茫然,只有眼泪在眼眶中打转时的委屈。
不过如今,他已经可以对那些回忆一笑置之了!
他挺了过来,完成了从一名满清举人到一名大明公民的转变和升华。
赵以炯非常庆幸自己都够坚持下来。
与他一起来的许多读书人不少都选择了离开。
暴明不尊重读书人,侮辱圣贤之书,实乃名教大敌,其对儒林之害尚在大清之上矣!
对于这样的三观不合之人,朱富贵也不选择强求,只要付的起船票,悉听尊便。
朱富贵对待他们的态度和对待远赴南美的洪门帮会一样,只要不做香蕉人,就算迂腐一些也无所谓。
历史会证明大明的正确,等到大明鼎定,他们自会为大明做锦绣文章。
而在那以前,不是朱富贵看不起他们。
这些人对于大明能够造成的杀伤力几近于无。
即便是他们最擅长的“陈琳骂曹”式的文战,在我大明多位一体的文化战、舆论战面前只能是个弟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