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加一把劲儿,把最后一项定下来。“既然三项之中已经定了两项儿,这祭奠所用的醴酒,不知兄台有何指教?不妨一并说来,同侪们一起公议便是。”一客不烦二主,众人的眼睛立刻转向了那个饱学儒生。
眼看众望所归,那个饱学儒生只好清清嗓子,继续发言了。“周礼?天官?酒正中记述:‘凡祭祀,以法共五齐三酒,以实八尊,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壹贰,皆有酌数。唯齐酒不贰,皆有器量。’也就是说,凡有祭祀,根据常法供五齐三酒,装在八个樽里。”
“祭天地等大祭祀,可以增添三次酒;祭宗庙等中祭,可以增添二次酒;祭五祀等小祭,可以增添一次酒,用勺盛酒於樽,有一定数量。三酒指的是事酒、昔酒、清酒三种,事酒是因有事需用而新酿的酒;昔酒是久酿而成的酒;清酒是更加久酿而成的酒。三酒可以增添,但供祭祀的五齐――便是五种清浊厚薄不同的酒:泛齐、醴齐、盎齐、缇齐、沉齐――不可以增添,用勺注洒於樽亦有一定的数量。天子祭祀天地、社稷、宗庙,民间五祀,祭的是门、户、井、灶、中霤(中室)。吴仲临以死明志,算不上大祭,又高于小祭,我意可用中祭。”
饱学儒生的这一番话,立刻便引起了众人的大赞。此人满腹经纶,儒学渊博,就连周礼这样生僻难懂的文字都读得通顺无比。更难得的是,他才思敏捷,言语便给,三言两语便抓住了事情的重点,做出的措置不仅不违礼法,绝不僭越,而且能够适时变通以合众意。
“中祭之中,只要求了酒的数量,对酒的品质并无要求。只是要设置一些‘酒官’,‘鬯人’是负责掌管供给祭祀用的鬯洒和彝尊酒器上的饰巾。‘大宗伯’是掌邦国祭典礼的事宜,他负责将鬯酒也叫郁鬯酒、秬鬯酒灌地来祭享先王。‘酒人’是掌管酿造五齐三酒的官员。‘酒正’是周代酒官之长,负责制定有关酒的一切政令及责发送酒的材料。今日祭奠吴仲临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