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负债经营,在5年前向汇丰银行借了650万两银子,定了7年期限,每半年还一次,本息约50万两。次年,他又向汇丰借了400万两银子,合计有1000万两了。这两笔贷款,都以各省协饷作担保。恰在此时,胡雪岩历年为左宗棠行军打仗所筹借的80万两借款已到期,这笔款虽是帮朝廷借的,但签合同的是胡雪岩,外国银行只管向胡雪岩要钱。这笔借款每年由协饷来补偿给胡雪岩,照理说每年的协饷一到,上海道台就会把钱送给胡雪岩,以备他还款之用。盛宣怀在此动了手脚,他找到上海道台邵友濂,说是李鸿章让他迟一点划拨这笔钱,时间是二十天。邵友濂自然照办。
这二十天已经足够,盛宣怀事先串通外国银行向胡雪岩催款。这时,左宗棠远在北京军机处,来不及帮忙。由于事出突然,胡雪岩只好将他在阜康钱庄的钱调出80万两银子,先补上这个窟窿。他想,协饷反正要给的,只不过晚到20天。然而,盛宣怀算好了胡雪岩会这么做,他通过内线,对胡雪岩调款活动了如指掌,于是趁阜康钱庄正空虚之际,发动人到钱庄提款挤兑。提款的都是大户,少则数千两,多则上万两。但盛宣怀知道,单靠这些人挤兑,还搞不垮胡雪岩。他让人放出风声,说胡雪岩囤积生丝大赔血本,只好挪用阜康钱庄的存款;如今,胡雪岩尚欠外国银行贷款80万,阜康钱庄倒闭在即。尽管人们相信胡雪岩财大气粗,但他积压生丝和欠外国银行贷款却是不争的事实。很快,人们由不信转为相信,纷纷提款。
胡雪岩这时候想起左宗棠,赶快去发电报。殊不知,盛宣怀暗中叫人将电报扣下。(电报局本来就是盛宣怀办的)第二天,胡雪岩见左宗棠那边没有回音,这才真急了,亲自去上海道台府上催讨。这一回,邵友濂去视察制造局,溜之大吉了。胡雪岩只好把他的地契和房产押出去,同时廉价卖掉积存的蚕丝,希望能够挺过挤兑风潮。
不想风潮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