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傅华的建言,不去以颓废打发在中央党校的这一段学习时间,静下心来从自身的长处出发,思考形成了海川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事实证明,这一切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转瞬之间,形势逆转,徐正猝死异国他乡,他却因为那份海洋战略被郭奎重新启用,意外的后来者居上,反而成了海川市的代市长,才有了今天被代表们选择的机会。
能到今天这个地步,已经算是侥幸了,就算没被选上又能怎么样呢?自己难道就不是金达了吗?
什么时间自己开始患得患失了呢?
什么时间开始自己这么在乎权利了呢?
自己还是那个看到不公正就敢于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人吗?
这一切应该是在成为海川市代市长的那一刻开始的,金达自己也感觉成了代市长之后,他的变化确实是很大的,他在很多方面开始缚手缚脚,开始瞻前顾后,再也做不到刚来海川市那种对什么都不感觉畏惧的状态了。
也许无知者才能无畏吧,那个时候的自己完全是凭着一腔热血来做事的,那时候的自己眼中黑就是黑,白就是白,由不得他们模糊界限,可是现在呢,自己在仕途中受了挫折之后,开始也变得圆滑了起来,他开始更适应官场的生存方式了,甚至开始感觉自如了起来。
这应该算是一种进步,可这种进步正在泯灭自己原本的个性,这是好还是坏呢?那在自己正式成为这个海川市市长之后,会不会也变得像徐正一样,霸气十足,唯我独尊呢?
金达自己也不敢保证,他从徐正主政海川的那一段过程中实际上对这个政坛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当一个人到达主政者的位置上的时候,各方对他的制约实际上是在弱化的。虽然在制度的设定当中,对市长的权利有很多的制约和监督,可是这些制约和监督本身也受制于市长的权力之下,甚至那些制约和监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