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了牢固的防线。在远东这个大环境之下,只要大清不来找麻烦,南洋和缅中,百年之内,不会有太大的风险。
如果大清也能够脱胎换骨,那反而更能促进南洋和缅中的发展,华夏文明将再一次翻身。所以为了远大的宏图和长久的利益,曹继武必须选择大清。
曹继武解答了众兄弟所有的疑虑。众兄弟虽然心有不甘,但最终在理性的控制之下,还是尊重曹继武的选择。
众人交谈了整整一天一夜,才散去休息。
曹继武花了七天时间,交接安排了所有的事务。
如今的大清朝廷,迟迟不对缅中表态,就是要看曹继武的态度。索尼和鳌拜迟迟不给吴三桂承诺,同样也在等曹继武的态度。很显然,如今曹继武成了各方的焦点。
如果曹继武选择缅中称王,大清会立即让吴三桂打过来,来个两败俱伤。如果曹继武在缅中不声不响,朝廷就是一言不发,让吴三桂着急。
所谓天下大势已定,接下来就是名分的争夺。有了名分,才能名正言顺地享受荣华富贵。而在名分的分配过程中,显然大清占据着绝对的主动权。吴三桂尽管有二十万大军,但如果没有恰当的名分,他这二十万大军,马上就要面临解散的危机。
大清一直稳坐钓鱼台,吴三桂首先坐不住了,给曹继武送了一封信。就目前的态势来说,曹继武及时抽身,返回大清,对各方都有好处,吴三桂因此催促曹继武回滇。
曹继武刚看完吴三桂的信,洪承畴的飞鸽传书也来了。
洪承畴送来了一张纸条,一个字也没有,众人全都莫名其妙。
笺纸是用了写字的,洪承畴既然没有写,那是什么意思呢?
缅中刚刚平定,就像刚刚得到了一张白纸。具体在白纸上填满什么内容,那就要看曹继武的了。这就是洪承畴的意思。
洪承畴宦海多年,老谋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