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范坤博却是一个美好的憧憬,牵连着高桂英内心深处,追求幸福的本能。
目前军中,知道范坤博消息的,只有顾炎武。所以此时的顾炎武,是高桂英几近绝望心灵的一根救命稻草。高桂英心中,顿时升起一种莫名的冲动。
但她毕竟带兵多年,干练沉稳,表面上并没有慌乱。她知道,大义这两个字,非常的华丽,但将士们消受不起。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出兵理由,即使李过愿意,忠贞营同样是调不动的,所以她必须得给李过找到这个理由。
高桂英苦思冥想,忽然灵光一闪,深情念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这是《秦风无衣》的一段,当年伍子胥灭楚,他的好友申包胥赶往秦国求救。七日不绝,哭求秦庭,最终感动秦国。秦哀公赋此《无衣》,发兵救楚。
此诗慷慨激昂,令人振奋。
李过不由得接道:“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李来亨也受到极大的感染,立即慷慨接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高桂英闻言大喜,期盼地看着李过。
秦人旧事重提,古风浓浓深情。
李过终于点点头,对李来亨道:“尽管那帮驴球子,是群白眼狼,但咱不能给咱秦人丢脸。”
李来亨想都没想,转身大踏步,赶出帐外,亲自擂鼓。
不大一会儿,大小众将全都来了,李来亨当众慷慨诵读《无衣》,仿佛远古的历史,传来一股巨大的力量,令八百里秦川子弟,浑身热血沸腾。
李过见群情激昂,立即下令出兵。
“且慢!”
刘体纯突然一声不合时宜的喊声,招来众人凶狠的刀眼。
这个刘体纯,心智沉睿,短暂的激情之后,迅速冷静下来,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