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壳。甚至把某些关键空壳的法人代表,也换成了林光复的名字,反正得看起来是湾湾人掌权。
至于实际如何确保顾骜的绝对统治,这背后自然也有讲究。
林光复本来是全球最顶级金融系毕业,又学了国际商法,投资和公司变更方面的手脚,那是最熟练的本行,自然不在话下,飞速搞定。
如此周密的准备之下,7月末的一天,顾骜终于第一次预约拜访了库卡机器人公司位于纽约的全资子公司、也是顾骜所觊觎的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持有者、摄影机器人研发项目曾经的提出者。
谈判的过程,有几个德国高管,还有美国本土化的雇员,唇枪舌剑的过程,与顾骜此前的两次操作倒也大同小异,无须赘述。
这种事情的难度,本身不在于设备采购和技术引进合作的具体谈判,而是突破巴桶的审查。有了湾湾方面的背景后,一开始的接触瞬间轻松了无数倍——这种难度的差距程度,相当于当时大陆的海军如果想问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买伊朗人不要的基德级驱逐舰的难度;与湾湾海军想买基德级的难度,两者之间的差额。
库卡机器人公司也是被美国、德国的劳工法律坑得苦不堪言的。从利益角度来说,和找门来的“台商”是一致的,加顾骜开价较慷慨,他们很快达成一致了。
当然了,德国人也会设置重重的防止规避、迂回他们现有专利的屏障。
如,确保林光复和顾骜将来即使基于库卡家的工业机器人自控技术、开发出了对应的摄影机器人。那么,这些摄影机器人在生产、销售的时候,也要给位专利缴纳专利金。
也是说,顾骜未来的“摄影机器人”专利,是建立在库卡家专利的基础的。
顾骜原则全盘同意了这些本来合理的要求——事实,要不是坑爹的劳工安全法律,顾骜连捞到下位开发的机会都没有。
而专利权这些,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