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难。(不光林国栋给他注册了公司,沪江制片厂的徐凌也给了他代理委托书)
无非是简单粗暴地砍价。
能对标的,也只有《追捕》等几部去年以及今年半年已经引进国的电影的价格。
这方面顾骜并不是特别擅长,毕竟他也不懂艺术品定价和艺术品砍价。不过他知道主要功夫还是放在选片、而非选定片子后的具体锱铢必较。
只要知道什么能火什么不能火,砍价的时候少砍一点,也不影响盈利——像《追捕》能为制片厂带来1200万收益,谁还在乎它的进货价是30万还是50万?
48小时的高强度谈判,顾骜平均以5万多美元一部的价格,谈下了包括《远山的呼唤》、《伊豆的舞女》等六部曰本电影、在大陆地区的买断放映权。
按说一共需要30万美元的资金,但这些钱并不是y-i次忄付清的,而是只要先给30%定金,也是9万美元而已。
后续等翻译、配音制作完成后,正式映前再付清行。
这也算是行规了,不然国内的译制片厂资金链也承受不住。
顾骜靠侯赛因总统“回购物”弄来的启动资金有20万美元,他家一直以来的技术奖金、再加林国栋按例投资的款项,这两部分是5万美元左右。
所以付完引进片的定金后,顾骜还有15万美元的流动资金。
这笔钱,按他本来的计划,是希望在曰本y-i次忄多进点片子。但那天在秋叶原目睹了曰本电动产业的落后现状,让他多留了个心眼,决定存一笔应急资金,给那些可能出现的项目。
“阿信,这两天辛苦了,前天昨天都没怎么睡,今晚好好睡一觉吧。明天跟我去秋叶原好好转转,深度暗访一下。顺便还有可能跑几家电子公司。”忙完片子的初步谈判工作后,顾骜趁着在街边吃宵夜的功夫,如此关照。
“好的顾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