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户,不过当时的那些有钱的万元户,也确实是影响了八九十年代的经济走向。
那时候的物价极低,能成为万元户的人,都算是有能力的了,而且还是非常有能力的人。
远远不是现在普通的务工人员可以比拟的,现在有很多闲得无聊的权威人士,曾经这样举例分析过,就拿出八零年代的一万元和现在的一万元人民币相比较。
它们从名称数量上都是一模一样而且相等的,不过八零年代的一万元能办的事情,要是放在现在人民币贬值得如此厉害的现在一比较。
当时一万元能办成的事情,现在需要的现金是差不多二百六十万以上的钱,才能办成八零年代一万元能办成的事情。
也就是说,八零年代的一万元,和现在的二百六十万元是相等的。
那些务工人员虽然是万元户,不过却是当今社会的底层人员,从这一点这就可以看得出来,两者之间的差别不是一星半点儿。
只是随着时间的蜕变,人民币的贬值,现在都流行百万富翁和亿万富豪了,而万元户这个代名词,也随着八零年代的走远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一万元放在现在虽然不多,而且就是在池塘边上的村民里,也有些家里条件好的老人家,棺材本都有上万元的。
不过龙云飞能一出手就是一万元,还是第一次投资在二龙村的黄鳝泥鳅和野生鲫鱼上面。
这样的举动,确实让村民惊讶,更重要的是龙云飞这个有钱人,在萧条的乡村做投资。
那怕前期的资金投资不是非常多,不过一万元已经不少了,对于二龙村的村民来说。
捕捞荒田里面的黄鳝泥鳅和野生鲫鱼,就跟下田“捡钱”差不多,这是村民最高兴的地方了。
池塘边上的村民谁都没有想到,平时田里不稀罕的野生鲫鱼和黄鳝泥鳅还能卖钱,卖的价钱都好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