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在进入到九十年代以后,流行音乐当中的“新元素”,已经很难再说它是真正的“新元素”了。
各种才华横溢而又大胆的实验音乐人们,早在更久远的六十、七十、八十年代,就已经开始尝试着在自己的音乐当中融合各种“非主流”的l-ing'l-e:n元素。
只不过,这些“非主流”的l-ing'l-e:n元素,在当时并没有找到和主流市场的那个平衡,没有和时代完成融合并被接纳,所以才无法在商业上取得成功而已。
除了这一点之外,还要考虑到年代与流行的问题。
从八十年代再到九十年代,从九十年代再到千禧年以后,流行音乐在作曲、作词、旋律的结构、以及歌手本身以怎样的形式出现,都是有所不同的。
就像最初的电影演员们是由电影公司自己选拔新人来培养,派出专门的剧本家根据他们的自身条件量身打造剧本那样。
最初的歌手们,也是通过唱片公司的培养,根据他们自身的形象和个人特质,以及嗓音和唱功,请作曲家为他们量身打造词曲。
只不过,到了后来,电影公司因为电影产业不景气,纷纷进行整改,撤销了制片厂,不再自行培养演员,电影演员们存在的形式也就因此跟着发生了改变。
从前专门为电影公司服务的演员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游走在电影和电视剧两种不同屏幕的演员,以及跨界进入到电影业的偶像歌手们。
而那些原本隶属于电影公司的导演和剧本家们,也因为制片厂不再存在,脱离电影公司后成立自己的制作公司。由于不再受制于从前电影公司设定的框架,电影的题材和内容也随之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有深度的电影随之出现。
在流行音乐方面,大致上也走了和电影差不多的路线。
当偶像歌手的路走到顶点以后,这种量身打造的歌手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