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羡慕地看着她,让她出尽了风头,脸有荣光。
“秦姐姐,以后您那位朋友再送您诗词,能否也送与小妹欣赏一番?”苏蒹葭侧身微靠近过来,请求问道。
其他名门贵女听见,也立即不顾形象地围过来,纷纷开口恳求秦圆圆以后有那个人的诗词跟她们分享。
秦圆圆满脸笑容,心里美滋滋的,说道:“好吧。如果再有他的诗词,他不反对的话,我会及时邀请大家到寒舍一起欣赏。”
“谢谢秦姐姐,嘻嘻嘻。”众名门贵女高兴的笑道。
“哈哈哈,没想到一首能流芳百世的好词居然从我崇王府传出去,本王有荣共焉。”崇王府满脸笑容说道。
他举起酒樽,向众人朗声说道:“诸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如此好词,当浮一大白!”
“诺!”所有人举起酒杯,心诚悦服地敬酒道。
痛饮一樽酒后,崇王对众才子笑道:“那边的巾帼已出了一首能流芳百世的好词,你们都是金陵城最有才华的年轻才子,是不是不能再隐藏光华了,该拿出一首至少能传天下的诗词来?”
众才子闻言,无不面面相觑。
能传天下的诗词岂是那么好做的?
整个大永朝,每天不知有多少文人骚客作诗,但是每年真正能传遍天下的诗词不过两三首。
至于能流芳百世的极品诗词,三五年未必能有一首。
其实,在刚才许多才子就已经交上一首诗词了。
当然,也有一些人还没上交。
诗会往往是这样子,限定或不限定命题,然后众人作诗。
诗做好后,不一定马上交上去大家品鉴。
如果一首好诗早早在诗会上公布出来,那么后面质量稍差的诗词再公布出来品鉴,就索然寡味了。
而且,那样也很容易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