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情上,太子看似表现得非常无辜,但他是知情的,甚至也是点头同意过的。
国君借不来军费,却要我太子宁翼出面,从中可见太子之傲慢。
尽管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太子和国君已经处于半对峙状态。
太子和君王的矛盾,这在中国历史上也真是不胜枚举。
很多情况下皇帝是胜利者,比如刘彻,又比如李世民。
但有些时候,君王也会成为失败者。
万历皇帝算是牛逼的了,结果还是失败了,根本换不了太子。
明成祖朱棣更是牛叉冲天的君王,心中也不喜太子朱高炽,但最终也没换太子。
李渊更惨,直接被李世民赶下台,软禁在宫中做了憋屈的太上皇。
这一次国君祭天,却让宁政念祭天疏。
这对太子何止是敲打?
简直就是在太子的脸上抽耳光。
所以天下群臣才有这么大的反应。
不管是文臣武将,纷纷上奏折讨伐。
此时天色阴沉,雷公阵阵,显然是上天不满国君。
这是要下罪己诏的。
眼看着父王如此狼狈,太子如何心中不痛快?
眼看着时间差不多就要到了,应该要出发了。
但天上乌云反而更加阴沉了,雷声更加密集了。
众臣心中欢喜,但脸上却悲戚惶恐。
“这可怎么是好啊?”
“祝相,要不然您去和陛下说说,换个日期祭天吧?”
祝弘主就仿佛没有听到一般。
“大宗正,要不然您去和陛下说说,换日子祭天?”
一旦换日子,那就要收回旨意,不能由宁政念祭天疏了。
就等于国君唾面自干。
大宗正宁裕也仿佛没有听见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