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什么都没干,就忙着包饺子。
年成好的时候,东北人会在年前包出一整个正月要吃的饺子,豆包更是要吃到开始化冻。馅子都是用大洗衣盆装的,而且是好几洗衣盆。要相熟的好几个妇女一起来帮忙,彻夜包才能包完。
今天包你家,明天包她家,这样挨家挨户包。
这种场景,封华小时候就见过一次,跟着刘小丽去别人家包豆包,后来就一直不见了,直到七十年代末,村子里才又有了几户可以这么“奢侈”的人家,到了八九十年代,才几乎可以家家如此。
大年初一,村子里很安静,没有炮竹声响。买不起.....也没有卖的。
不过大雪终于停了,家家户户都出来扫雪。因为今年又是卖鱼又是分肉,村民们都高兴,气氛也就难得的轻松喜庆,邻里邻居的一边扫雪,一边聊天。
蔡建军和封华终于走出大门,去梁青山家拜年。
梁青山送来的年礼他们收了,虽然他们不需要,但是礼轻情意重。而且对他们来说,礼是轻的,但是对梁家来说,恐怕不是轻的。
这点道理封华自然懂。她从麻袋里掏出一兜香肠和两瓶酒两条烟一包糖,打算当回礼。
蔡建军想了想,从兜里掏出一个钱包,数出200块钱给封华。
“干嘛?红包已经给过了呀。”今天早上,蔡建军给了她100块钱的压岁钱,在这个年代,绝对是顶顶重的大礼。同村的孩子可能就收1分1毛的压岁钱,收1块的肯定都没有。
估计蔡建军也是被她的大手笔吓到了,觉得给少了不好意思。在这两麻袋的年礼面前,给1毛钱?埋汰谁哪?10块钱都不好意思拿出手。
封华看着10张崭新的大黑十,不客气地收了。
“给大队长的年礼,怎么能让你一个小孩子出。”蔡建军把钱塞到封华手里,脸色有些泛红:“这200肯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