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没有等着马回答。他说完了在御马监的事情,就转身前往了内官监。大多数内宫所属的工匠都在内官监,所以他要前往内官监。
允一边走着,一边想着:“看来是时候掌控工部了。要不要直接提拔吴县的工匠出身,现在在工部当员外郎的蒯福为尚书?”
蒯福是大明的匠户,世代的匠户。但是他可不是一般的匠户,他曾经参与过大明京城的建造,当时就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当了正式的官员。顺便说一句,他的儿子历史上后来参加了北平皇宫的建造,还当上了工部侍郎。
允秉着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干的思维,想把工部完全变为工匠们为官的地方,不是技艺杰出的工匠不能在工部为官。
这当然有难度,并且即使是按照观场上的资历来论的话蒯福也不够当尚书。
所以允思来想去还是找一个自己能接受的文官先为工部尚书,以蒯福为郎中,以后慢慢提拔为尚书。
不一会儿,允走到了内官监,这两个衙门的位置本就不远。
内官监的太监名叫庭山,据说是来自一个有山有水的地方,所以被起名庭山。
庭山早知允今日回来,所以早早的预备下了。现在见到允过来,马上上前行礼。
允坐下,让他站起来,然后问道:“朕前几日让你把内官监现在的工匠都计算一下,各类的大概各有多少人,你可计算了?”
庭山说道:“陛下,奴才计算了。现在内官监一共所辖工匠三千五百七十五名,俱是家在京城的,可以随时征召。并且其中,木匠……,铁匠……,……”
允思索了片刻。允现在预定马上要干的项目除了玻璃之外,还有就是大规模炼铁和火枪了。因为高炉炼铁的花费大,并且期限长,所以还是先解决火枪的事情吧。
允说道:“把内官监打制火铳的工匠头儿叫过来,还有管着这些工匠的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