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悄无声息的在甘凉路发展他们也不会少想一点儿。
皇帝那儿就更好交代了,您的妹夫正带着您的儿子体验什么叫真正的两国交锋呢,不打西夏人打谁?
现在从肃州以西二百里到凉州以东二百里,整整一千多里地全没敌人,总不能带着皇子向北穿越冬天的大沙漠,然后去折腾鞑靼人吧。
两千新军和三百特种兵,这就是洪涛东征的全部兵力。再多他也拿不出来了,八千兵力听着不少,肃州王大占了三千,甘州也得放一千,再加上乌鞘岭的二百守军,凉州真正的兵力只有三千出头,多一半还是今年春天刚入伍的新兵,一次真正的战场都没上过。
洪涛带走的二千人里就有三分之一是新兵,趁着机会也得让他们见见血,光在家里训练,练的再好也是枉然。
另外还有三百多新军是不能动的,他们需要驻守三十多座烽火台,每个台驻扎五名新军和十匹战马,一个月一轮换。
这些烽火台大部分全是这两年新建的,西起肃州、北至石羊河下游大漠边缘、东到甘凉路与西夏的边境。它们的作用只有一个,预警。
用烽火台预警古而有之,到了洪涛这里也无法免俗,除此之外他也想不出更快的预警方式了。这些烽火台相距三十里,白天用烟晚上看火,一昼夜可以把警报传递两千里远。
以甘凉路的面积,任何一个点出现问题,凉州都能在六个时辰内接到消息,算上做出反应的时间不超过十个时辰。
这种速度在没有电报的古代已经算非常非常快的了,只要守军能坚持二十个时辰不被攻陷,援军就会赶到。
按照目前周边各国的战斗力,洪涛觉得只要地形不太复杂、气候不太恶劣,五千左右的新军就能把任何来犯之敌击溃,能留下多少得看对方跑的快不快。
对于帅司大人没灾没祸的要带兵东进,凉州城里没一个人表示反对。这位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