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宋有毒 > 487 丰收的季节(600票加更)

487 丰收的季节(600票加更)(2 / 4)

作毛料布匹。毛纺厂的毛线产量并不取决于织机的多少和先进与否,而是看纺车工人能纺出多少毛线。

和丝绸、麻布比起来,毛线多了一个用途,它可以不通过织机编织,用手工织造毛衣毛裤,但在纺线的环节上没任何差别。

可是棉布就没这个优势了,谁也不会自己拿棉线编织衣服穿,必须织成布才有用。这么一来,纺线就成了限制织机产量的环节,太慢了。

北宋有一种大纺车,可以上几十个锭子加捻,由水力驱动,一昼夜能纺百十斤丝麻。不过这种纺车纺出来的线太细,用于丝绸和麻线这样的超长纤维可以,羊毛和棉花的纤维相对较短,再这么纺线就不成了,强度不够,很难用于织机。

黄怀安改造过的纺车上有四个加捻锭,虽然速度上没有大纺车快,但纺线的粗细可调。配上变速箱之后依旧能用水车驱动,这样就暂时解决了纺线环节的产能不足问题。不能说直接提高了四倍产量,但两三倍还是有的。

为啥说是暂时呢,因为事物总是在发展的,纺车升级了,很快就会有人去琢磨织机。只要有足够的利益驱使,织机早晚也会升级,然后黄氏纺车就又落后了,还得继续升级。人类的科技就是这么你进一步、我追一步交错着发展起来的。

“官人,属下偷偷试过了,此物确实犀利,一寸厚的松木板被穿了这么大个洞,渭桥镇的钢甲也防不住。就是距离太差,十五步外无法把控准头。”

做为科技带头人的王大头肯定不甘落后,他也提着一个皮袋子来献宝了,还是偷偷摸摸的,说话声极小。

袋子里是把一尺来长的前装手枪,模样像极了十六世纪欧洲的燧发枪。其实它就是燧发枪,之所以造成了这个样子,完全是洪涛手绘图纸的功劳,王大头忠实的把图纸上的一切还原了出来,丝毫不差。

还多了点东西,银饰。王大头这个毛病看来一辈子都改不了,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